学校要闻

    积极推进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发布时间:2021年05月25日 16:13发布部门:新闻中心 字体大小:

    (黄菲青 陈英征 唐然)日前,老金沙9170登录入口正式获得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成为“广东省博士工作站”设站单位,获得广东省社科联授牌成立“大湾区乡村振兴经济咨询研究中心”,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推动队伍建设、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上新台阶。

     

    校企院所“三位一体”机械类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

    为解决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中先进制造业对新工科人才需求,老金沙9170登录入口及其省工业机器人集成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多家企业和研究院所合作,构建了学校、企业、研究院所(工程中心)“三位一体”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在机器人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智能制造方向)等新工科专业成功实践并在校内逐步推广。

    老金沙9170登录入口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从素质教育、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技术技能等维度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解构重构。课程模块突出先进制造主体,加强应用场景、技术、集成创新能力培养,实现综合性、设计性、实践性“三性融合”,实践环节专业课学分学时占比30%以上,认识实习、金工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综合性课程设计等每学期不断线,确保知识与技术、理论与实践、能力与技能综合平衡。以项目为导向、工作室为平台,通过项目研究、学科竞赛、专利申报等不同方式,推动教学主体共成长。师生参与企业从零件加工制造、机器人系统装配调试到深度参与客户培训、产品跟踪维护等运作过程。

    通过不断的积极探索实践,“三位一体”新工科人才培养取得了丰富的成果。2016年以来获得多项校级教学成果奖,2019年《基于工作室平台的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获得省教育厅教学成果二等奖,《“三位一体”机器人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新工科背景下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实践》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培育奖重点项目立项并获得纵横向科研经费 2370 万元,2018 机械工程成为校级优势学科,2020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成为校级一流专业,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成为省级产业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省级专业综合改革结项。转化了一批专利技术成果,工业机器人集成与应用产品销往20多所职业院校,实现了 5000 万元产业化应用效益。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车辆工程和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学生通过实习直接留在单位工作,“国培”班项目已培训了全国职教骨干教师 235 名。

     

    “智慧建造+协同育人”工程管理类新工科教学模式

    为适应智慧建造时代背景下“新理念、新模式、新质量、新方法、新内容”新工科建设,老金沙9170登录入口以工程管理类专业新工科建设为目标,以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专业专业为试点,进行专业课程体系综合改革、以学生为主的混合式教学实践、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与实验教学平台建设、校企协同育人基地与平台建设以及课外创新活动等方面的新工科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构建了“智慧建造+协同育人”工程管理类新工科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推动新工科课程体系整合更新。将以BIM 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智慧建造新知识引入课程体系,开设《BIM 原理及其应用》及课程设计,开设《智慧城市与智能建造》《建筑工业化与装配式建筑》等课程,在多门专业课中补充相关教学内容和虚拟仿真实验。

    建立新工科教学资源库,展开以学生为主的“混合式”综合专业能力培养教学新模式。校企合作开展BIM 教学项目案例库设计和网络精品慕课建设,建立了十余项虚拟仿真综合教学实验项目。组建学生学习团队,综合应用慕课、雨课堂、仿真沙盘、翻转课堂和小组竞赛等手段,建立了以学生为主的“混合式”教学综合专业能力培养新模式。建立智能建造实验教学中心,新建BIM+VR 虚拟仿真实验室,依托省级工业机器人集成与应用技术中心,在省内率先定制建立了基于 BIM 云的 HGBC 大数据协同设计与管理平台。

    推动协同育人平台与第二课堂建设改革实践。与智慧建造代表性企业合作,解决关键实验室软硬件装备、师资队伍和教学平台开发问题。先后与香港互联立方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国际合作BIM 工程中心,与广州中望龙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建立协同育人基地,与广东建筑消防设施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建立联合工程中心,与智慧建筑(广东)研究院建立协同育人基地。建立 20 个校企合作工作室,引导学生参加第二课堂,结合企业需求和工程背景进行专业训练、科技开发和创新创业活动,每年参训学生人数近千人次。

    该校创新性地将以BIM 技术为代表的智慧建造新技术融入工程管理类专业教育,实现了企业转型升级与学校专业教育改革融合驱动,实现了校企教学资源研究资源共建共享。2013年该校工程造价专业省列入质量工程综合改革项目;2017 年管理科学与工程被评为省级“特色重点学科”,2019 年新工科在线精品课程《工程管理》被评为广东省一流课程,《基于 BIM 数据驱动技术的自动建模与审图关键技术》入列国家重点科技研发项目、省科技计划项目,2020 年获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校企合作建立协同育人基地11个,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合作完成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1项、省住建厅科技项目1项,完成 BIM 技术应用与智慧建造科技服务项目20余项,科研科技经费700余万元。知识产权成果显著,新增 BIM 软件著作权 4 项、专利 30 余项。省级教学改革工程立项6项,发表教研教改论文50 余篇,出版教材10部,计划出版《基于 BIM 技术的项目协同管理与智慧建造》专著 1 部,《建筑信息化与智慧建造》成为省级在线开放课程课程,与省内4所高校共建的慕课《工程管理》成为广东省网络精品课程,学银在线平台2019 年选课人数2万、选用学校20 余个,2019 年被广东省教育厅认定为一流在线课程。学生综合专业素质和信息化能力明显提升,工程应用项目连续两届在广东省 BIM 应用大赛中获奖,处于同类高校领先水平;毕业生就业率98%以上,多人被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等大型设计研究单位录取,涌现出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国真这样的杰出代表。

     

    “234”电气电子电信类新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为服务培养不同层次的应用型创新人才需要,解决民办本科院校生源基础较弱与工科理论性强的矛盾,老金沙9170登录入口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深化校企合作,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抓手,教学因材施教,确定了以“234” 为主要内容的电气电子电信类新工科创新人才培养整体思路。

    实施“作业实验化、实验理论化”,坚持课堂教学因材施教,重点解决理论的有效吸收。精心选择和设计课后作业,引导学生采用实验的方法完成,通过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分析深化理论知识,实现理论教学和课程实验有机互补,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通识教育、学术讲座、社团活动融合贯穿于专业教育这条主线,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重视素质教育,重在“先育” 而“后教”,培养健全的公民,造就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的人。专业课程、实践课程和产业学院、合作企业“2+2”协同育人,培养学生的专业和创新能力。

    经过校内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物联网等专业五年的探索与实践,“234新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日渐成熟。学校持续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改进人才培养方案。降低理论授课难度,树立学生自信心;成立创新创业学院,推进中兴产业学院建设,加大学科竞赛指导和创新创业孵化力度,培养学生成就感。该体系多次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14年获得广东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培育项目一等奖;2018年完成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基于千兆网接口的数字视频监视器的开发及产业化”结项、教育部ARM 原理与应用教学改革结项、广东省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园区建设项目验收、广东省质量工程项目“电子信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结项,2019年完成教育部《移动通信课程教学改革》结项。在此基础上,电气工程成为省级重点培育学科,获得省厅教科研项目 15 项,学生就业率上升到98%以上,学科竞赛获奖 386 项,获得发明专利 3 项、实用新型专利108 项。

     

    基于“新型产业学院”的校企协同产教融合育人模式

    老金沙9170登录入口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在“三位一体”人才培养基础上共建产业学院,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实现校企双方协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协同承担教学任务、协同参与教学管理、协同监控教学质量、协同开展科技创新,通过“五协同”努力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2016年5月,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了“中兴通讯产业学院”,在物联网工程和通信工程等专业实行校企联合培养、订单培养。组织架构上,院长、副院长分别由校方、企方出任,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组成教学指导委员会,研制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内容。按“2+2”四位一体模式安排实验、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实行校企双导师制,学生一学期甚至一学年时间深入企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选题全部来自企业实际工程和具体问题。

    2018年10月,与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广东省科学院智能制造研究所、广东省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广州园大智能设备有限公司、校属省工业机器人集成与应用工程中心联合成立“智能制造与机器人产业学院”,共同举办机器人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智能制造方向)专业。打通企业、研究所、工程中心技术力量加强师资队伍,校内跨专业共建机器人应用等10个高水平实验室,利用合作单位的设备资源进行实践性教学,实现多专业校内外资源共建共享。将课程划为基础理论、设计理论、生产制造工艺、技术技能、开发设计等类型,校内教师主要负责理论型教学、企业教师负责工艺与技术技能课程、研究所和工程中心教师负责开发设计型课程,课程内容与师资相匹配。

    2019年4月,与蓝盾股份达成了为期13年持续10届的网络空间安全人才联合培养协议,合作建设“蓝盾网络空间安全产业学院”。双方共同决定专业建设规划、人才培养方案、产学研合作、招生就业等重大事项,在推进课程体系构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实训教学、工程实践、项目开发、科学研究等方面深入展开合作。教学中重点将蓝盾公司安全行业先进技术和理念向学生辐射,推动安全技术与人才梯队建设。企业接受学生实践教学,专业直接对接产业,实现毕业即就业。教学任务由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承担,校企互聘共用、双向挂职锻炼、横向联合研发和联合建设专业。蓝盾网络空间安全实训平台、竞赛平台、实体设备平台带入学校,全方面参与人才培养。师生在工程实践教学、项目开发以及科学研究等方面已取得成绩,当年即获得广东网络空间安全优秀工程项目特别奖。

    产业学院在建设进程中,采取“3+1”培养方式,始终将专业对接行业放在第一位,前三学年在校学习、定期到企业观摩见习,第四学年依托企业资源顶岗实习并实现就业。量身开发教学体系,通过项目实践教学模式学习和体验全真式教学环境,培养企业所需专业技术能力并取得相应执业证书,实现了课程设置创新。线上线下融合,竞赛+靶场促提升,专业核心课程实践环节不低于30-50%并来源于企业仿真实项目案例,实现了教学组织创新。授课教师接受校企双重评价,企业组织学生培训,鼓励学生参加学科专业竞赛并提供技术指导,实现了考核评价机制创新。经过五年的探索,产业学院建设探索出了校企深度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校企协同育人成果显著,解决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课堂与工程脱节的根本瓶颈。

     

    多年来,老金沙9170登录入口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不移走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道路,大力彰显“新工科”办学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已建成省重点学科2个、省级一流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获批省级质量工程38项、省教改项目40项,建成校内实验室138个、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118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粤港合作BIM工程技术中心1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亿元,2020年被评为广东省民办教育40周年突出贡献机构,连续多年被评为省就业工作、创业工作先进单位。

    与江门江海区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高校设置委员会专家进校现场考察工程中心

     

    全国高校设置委员会专家现场察看粤港合作BIM工程技术中心

     

    一年一度的科技艺术节吸引了数千师生  

     

    智能制造典型应用实验室

     

         

    帽峰创谷

    Baidu
    sogou